您现在的位置是:热门资讯 >>正文
TTS新传论文带读: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冷漠?又学会了一个新词...
热门资讯8人已围观
简介@TuTouSuo™️*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 ...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新学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传论词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简单的论文带读指南…那么一定要关注秃头研究所的论文带读栏目!每天都有热门事件、文带定西市某某制品运营部热门考点、越冷有趣选题,漠又通过标注考点、个新知识点和可学习案例,新学帮助我们实现「无痛阅读」!传论词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息流更新,文带定西市某某制品运营部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越冷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漠又
后台回复「论文带读」
获得所有论文带读PDF
添加打工人晨晨tts-chenchen
进入2025论文带读群
同情疲惫
@TuTouSuo™️
今日论文分享:同情疲劳:一个从职业领域到网络舆论领域的个新关键概念
文:陈俊妮 陈俊峰
同情疲劳的影响答题框架(⭐️⭐️⭐️⭐️⭐️)
一、移情丧失:对他人苦难的新学回避
二、同情虚无:对公共生活的传论词旁观
三、同情坍塌与社会问题的文带危机化
论文观点(⭐️⭐️⭐️⭐️)
【同情疲劳】同情疲劳的概念始于医护职业领域,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费格利(Charles Figley)将之界定为医护人员中的一种继发性创伤压力失调,一种因为长期暴露在同情压力之下产生的生理上、心理上和情感上的筋疲力尽和无能状态。随后,这个概念迅速拓展到医护之外的其他职业领域,西方传统媒体行业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也开始关注记者同情疲劳。在大众媒介作为公众获取社会问题信息的主要渠道的时代,媒体如何报道直接影响公众的感知和情感方向,公众在社会问题关注上的麻木状态与媒体的相关性推动同情疲劳研究逐渐从职业领域延伸到受众领域,并随着社交媒体和生产型消费者的出现进一步拓展到网络舆论领域。
答题语料积累+案例(⭐️⭐️⭐️)
▪ 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 现,让这种大规模持续公开表达成为一种常态,但与此同时,社会热点事件 的密集涌现、新闻周期的加速、同质新闻、烂尾新闻及情感的高强度刺激等,都迫使公众理解和关注他人感受与遭遇的注意 力和意愿被分散,产生同情疲劳,失去进行道 德反思的能力,甚至催生群体冷漠、群体极化、 舆论失焦等诸多问题。
▪ 互联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海量信息,同时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发布与更新“坏信息”、事件反转的速度都大大加快,需要关注的事件与同情对象都变得更加层出不穷,但大众的信息关注力与思辨力相较于传统社会并没有得到提升,信息接收越多,就会变得越麻木、越沉迷,由此产生的信息疲劳使他们难以或者来不及对陷入不幸的对象有情感的投入,逐渐演变为一种习得性无助,进而因为无能为力而停止关注。
▪ 当舆论场陷入同情疲劳,人们放弃或者被剥夺能够维系公共生活的最基础情感——“同情”,精神和思想就缺失了信仰,没有了政治激情,不再真正关心社会问题,也不再有意愿参与公共生活,或至多只是虚假地参与公共生活,所剩下的可能真的就只是一点点对个人舒适生活的向往,这种狭隘的个人主义和自保心态让人们重新退缩到自我的荒岛,陷入彼此之间被分隔的状态。
▪ 当同情疲劳以“同情的暴力”形式出现时,舆论场看起来从凋敝进入突然的繁华喧闹当中,但同情共感的机制消失了,“我们”不再,原来在同一立场的对象也跟着消失了,最初的共情经过厌倦与焦虑转化成社会怨愤,对社会群体的忠诚也就可能瓦解。如果按照刘小枫说的,“现代性问题可以简括为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人心秩序的失序是社会秩序失序的根源”,同情的坍塌就是人心秩序失序的根源,这又进一步导致社会问题不仅变得更凸显,而且变得更为尖锐。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
Tags:
上一篇:美国突发!已致13人死亡
相关文章
台湾花莲海域发生两起地震,最高震级4.6级
热门资讯根据台湾气象部门消息,7月5日早晨,台湾花莲外海发生两起地震。第一起地震发生在7时12分,震级4.6级,震源深度20.8公里;第二起地震发生在7时35分,震级4.4级,震源深度15.7公里。 ...
【热门资讯】
阅读更多江西发布洪水橙色预警 鄱阳湖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热门资讯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06月30日11时35分继续发布洪水橙色预警:受强降雨影响,预计未来3天前后,鄱阳湖可能发生超警戒2.2米左右洪水,目前超警戒1.57米;修河干流永修县河段可能发生超警戒2.7米 ...
【热门资讯】
阅读更多【冰川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冰川地貌,附壮观美丽的中国十大冰川
热门资讯一、冰川1.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 ...
【热门资讯】
阅读更多